酵 素 生 物 肥 料 说 明 书

2019-08-23  来自: 漳州市润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101

     漳州市润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了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农药化肥零增产行动,创新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经过多年来研发实验发明了"蜜柚酵素肥料"配方用于种植的酵素产品。其中(固体)农用酵素"润宝绿"是一种新型的全植物农业材料,严格说不单只是肥料,它包含了肥料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除了为作物生长提供了所需的养分之外(可以完全取代化学肥料),当中的酵素及植物性营养成分,能迅速激活及支持土壤中的原生微生物,并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加速腐熟分解,令土壤的有机物及腐植得以补充,建立更健康而稳定的土壤和防止病虫害的繁殖。广泛运用在作物种植前,作为基础肥料投放在土壤里,支撑农作物基本成长所需。不仅供应土壤所需要的肥料,更增加了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在施肥的同时起了改良土壤的作用。适用范围:主粮:水稻,王米,小麦,大豆。水果类:葡萄,苹果,蜜柚,柑橘,桃子,百香果等。糖类:甘蔗,甜莱等。蔬菜类:白菜等。特殊经济作物:茶叶,咖啡。园艺:花卉,草坪,景观树等。使用说明:除了作基础肥料之外,亦可做追肥之用,建议在种植作物期间,提供2到3次的追肥。基肥:在整地翻土时直接混入土中,施用量为每亩150一200斤,视作物及土壤情况而定。追肥:直接撒施于作物旁边,亩追肥量为80一120斤不等,视作物及相关条件而定。"润宝绿"宗旨:做好农业,种好树。大力推广生态农村,让自然恢复生态,让绿水青山常存。欢迎有志之士"共襄盛举,共创共享"一起开拓"正在发生的美好未来"!

 

土壤由肥变瘦的原因

几千年来原始农耕,每年或多或少施入农家肥,土壤有机质丰富产量虽然不高,但很稳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化学肥料问世之初每亩施入氮肥就迅速增产。七十年代后随着磷元素的加入,使农业产量更高一步。八十年代后期钾元素的大量使用,粮食高产可达千斤以上,粮食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其一、这使人们对化肥的使用产生了极在的依赖性,误以为化学肥料的效力无限,多施就能多收,离了化肥就不行。

其二、国家从政策上向化肥生产厂商倾斜,鼓励化肥生产,趋使我国农业快速进入一个化学时代,碳铵、一铵、二铵、尿素元素及多元复合肥应运而生。

然而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化肥使用量越来越大,而效益却越来越差,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以粮食为例,由开始的1:200下降到现在的1:8,甚至更低。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更加可怕的后果正在悄然降临,那就是化肥的残留及毒副作用,虽然不在,但日积月累,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土壤中积累现在了土土壤无法承受的临界线,各种问题不断产生极结,透气度差,土壤酸化,土传病害大量发生。各种果树生理病害及元素失衡引发的病变日趋严重。

农作物对化肥的过程吸收及营养元素的失调,就和人们偏食引发的三高发胖一样导致抵抗力下降,抗逆性差甚至消失,各种病虫大量侵蚀。为了弥补短缺元素及防控病虫,随之而来的无序的滥用化肥和农药,雪上加霜,使农作物受到二次更大的伤害,多余的吸收不了的化学元素及农药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又排到水中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通过径流污染洁川,形成而源污染。土壤富营养化和大气温室效应的形成,都是化肥元素的存在。

这一切产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由于人们对化肥的错误认识,过量的施入使化学肥料的负作用逐渐累积,几千年来祖先对土壤施入的有机质消耗殆尽,化肥的能量发挥失去了基础。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生产力的变化,农家肥,有机肥施用意识淡薄,施入量锐减,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和有益菌群不断消耗而很少得到补充,土壤理化性状不断恶化。

 

重新认识土壤肥力

健康食品来自于健康的农产品,而健康的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是土壤。培肥土壤肥力恢复土壤的生态平衡,维持农作物产量与土壤能量之间的平衡,关保是果园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

土壤肥力就是能够不间断的供应和协调作物所需求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它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土壤肥力包括物理肥力,生物肥力和化学肥力三个方面。化学肥力从所周知是土壤中可利用的矿质元素,如:N、P、K、Ca、Mg、S等功能元素的余缺及供应能力。而物理肥力指的是土壤的性状,土壤的通气性,保水保肥性,热能的贮藏与供应,能为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化学肥力的发挥提供的性能。总体而言,物理肥力是各种肥力的基础。

生物肥力是土壤生态系统和土壤肥力的核心,每克土壤中存活着几亿甚至几十亿个微生物,土壤越肥沃,有机质含量越高,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就越旺盛,它能使植物落叶,秸秆动物残尸等有机物迅速分解,形成肥沃的土壤,创造好团粒结构,改善物理肥力。

土壤之所以有死土,活土之分,就在于土壤中有益菌群的数量和繁殖能力,土壤中微生物存活的数量越多且繁殖旺盛,对有害微生物菌群的抑制能力就越强,各种肥力的发挥就越充分,土壤就谓之活土,反之则为死土。

这三种肥力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相至影响,在生产中如果只注重到化学肥力的投入,而忽视其它两种肥力的补充就失去肥力发挥的基础,其结果必然是肥效下降,化肥投入越多,生态破雨水严重,效果就越差。为了提高效益又会增加更大的投入致使投资产出与土壤环境步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从物理肥力着手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微生物有益菌群的生存环境,然后再用少量的功能元素加以补充,有效维护土壤生态平衡,才能使土壤真正活起来。

 

土壤的修复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的修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修复土壤就必须通过土壤的生态管理,培育土壤物理肥力,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有益菌群的生存环境,逐步摆脱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修复土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绝非一朝一文之事,近半个世纪的化学农业使土壤环境被破坏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已接近谷底。据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2%,平均不到1%,几乎变为死土,已按近农作物生存的低线,要想改善如此恶劣的土壤环境必须使用生物肥料来提高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菌群体,恢复生态农业。

 

土壤的生态管理

首先要解决对生草的认识问题,草早于人类几亿年出现地球的表面,与人类作了几千年的朋友,怎么突然变成“杂草”“害草”呢?草本身就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源。

其一、那么对草有效的管理是什么呢?首先把杂草放入发酵坑加入植物菌母通过发酵后形成生物有机质肥料。

其二、对各种农作物秸秆可通过破碎发酵制成天 然有质肥料。

其三、对各种水果皮,坏果通过发酵后制成酵素肥料,因此必须对田园有生态管理理念,少用化学肥料。土壤生态环境和有机质就会逐步提升。

 

平衡施肥观念的新认识

很多农民在施肥时,习惯性认为什么时间需要什么元素就买什么肥料去施,如早期施氮,中期施磷,快到熟时就以K肥为主等等。凭借简单的生产常识,盲目的去给果树施肥,误认为这就是平衡施肥。

其实果树的整个生命过程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远不止于这些。它与人的生命活动一样,五谷杂粮,鸡鸭鱼肉,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一样都不能少,少则致病,也不能多,多也生病,它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正常提供全 方位的各种功能元素恰到好处的供应体系,这个体系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来自干自然环境的生态化,要求土壤要有高的有机质,疏松通透,丰富而活跃的微生物菌群,生态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的土壤环境。

回归自然,恢复生态是修复土壤的唯 一途径,国务院提出药肥双减,以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的生态工程是必然先决条件,是恢复生态才能解决土壤问题的根本措施。

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生态不容破坏,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维护生态平衡,各种植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用粮食果蔬增产,农民增收,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是医治土壤亚健康,维护人类食品健康的唯 一途径。

 

蔬菜使用环保酵素水肥料的细则

1、在种植蔬菜之前按1:500配比的酵素营养液喷洒菜地(1斤原液加500斤水)进行菜地杀菌处理以防治原遗 留土壤里病虫害。

2、蔬菜的基肥(底肥)一般每亩50-100斤的酵素肥料。

3、不同的蔬菜施肥不一样,叶面菜、卷心菜、萝卜必须根据根据菜地的肥沃和土壤含量可增可减。

4、叶面菜容易生菜青虫,7-10天喷一次1:500酵素营养液,以防生侵害。

5、如果出现严重的病虫害,连续三天1:1:300比例进行喷施(1斤原液酵素、1斤醋加300斤水)。

6、种植花生使用酵素肥料70斤/亩左右,而使用混合肥料需要100斤/亩左右,比施混合肥料早出土2至3天,早开花2至3天,一季只施一次肥料。

 

果树使用方法

1、果树深翻时,有条件先用1:1:300进行土壤杀菌改变土壤环境。

2、施用量为亩150-200斤酵素肥料,视作物和土壤情况而定。

3、基肥和追肥必须在翻土时直接混入土中并浇水让酵素肥料尽快与土壤起腐殖效果,及时让根部吸收养分,达到较佳效果。

4、建议在种植作物期间,提供2到3次的追肥,每亩追肥为80-120斤不等,视作物及相关条件而定。


关键词: 酵 素 生 物 肥 料 说 明 书           

漳州市润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营 生物科技 化妆品系列 洗涤系列 检测报告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13906968090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漳州市润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闽ICP备19000448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